1、什么是长护险?
“长护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2、它是怎么出现的?
长期护理保险大约20年前在美国开始,德国和法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势头一直很好,在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日益成为广大家庭最受欢迎的险种,目前已占美国人寿保险市场30%的份额。预计在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2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独生子女的赡养负担加重,年轻人工作繁忙使得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减少,长期护理保险很有市场前景。
此次试点工作,就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保险制度的模式统筹各方资源,分两个阶段实施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在徐汇、普陀、金山等三个区先行试点,已于2017年初启动;第二阶段是全市试点,在评估先行试点成效、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择机再扩大到全市。
3、它跟传统的保险有什么区别?
与其他传统保险产品相比,长期护理保险侧重于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有着显著的产品特点。长期护理保险,是在被保险人因疾病、意外、或年老而带来的身体机能衰竭等状况导致的慢性病症而接受长期护理,保险公司为其发生的护理费用提供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相对传统健康医疗险来说,更易满足年老后的长期看护需求。
4、哪些人可以享受长护险待遇?
1、年满60周岁及以上,职工医保人员中已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和居民医保人员;且拥有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实用点户籍的居民。
2、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至六级的长护险参保人员。
5、如何办理长护险制度的评估申请?
申请享受长护险待遇必须经过本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老人或家属凭老人身份证及代办人身份证,向居住地所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需求评估申请,或者委托村(居)老龄干部凭老人身份证复印件及长期护理保险申请表,统一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申请手续。对于部分人群(骨折、脑血管意外或帕金森病的老人),可以到居住地所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绿色通道”评估,以达到快速评估的目的。
经评估机构评估后,评估等级达到二至六级可以享受长护险待遇。
6、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有效期?
评估结果的有效期暂定为2年,“绿色通道”的有效期暂定为3个月。老人在待遇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享受的,可在有效期满前20个工作日内,再次申请评估。
7、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如何收费?
评估收费标准为240元/人次。属于初次评估的,个人承担60元/人次,其中,低保家庭老人承担10元/人次,低收入家庭老人承担40元/人次;属于持续评估(第二次及以上)的,个人承担120元/人次,其中低保家庭老人承担40元/人次,低收入家庭老人承担80元/人次。“绿色通道”评估收费标准为120元/人次,个人承担20元/人次。
8、长护险的服务类型有几类?
1、社区居家照护: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护理站及门诊部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2、养老机构照护:指养老机构为住养老人提供服务。
3、住院医疗护理:指为在承担老年护理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中住院老人,提供住院医疗护理服务。
9、长护险服务内容有哪些?
对于社区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目前规定了42项具体服务项目,分为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
基本生活照料(27项):面部清洁和梳理、洗发、指/趾甲护理、手和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进食/水、口腔清洁、协助更衣、整理床单位、排泄护理、失禁护理、床上使用便器、人工取便术、晨间护理、晚间护理、会阴护理、药物管理、协助翻身叩背排痰、协助床上移动、借助器具移动、皮肤外用药涂擦、安全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压疮预防护理、留置尿管护理、人工肛门便袋护理。
常用临床护理(15项):开塞露/直肠栓剂给药、鼻饲、药物喂服、物理降温、生命体征监测、吸氧、灌肠、导尿(女性)、血糖监测、压疮伤口换药、静脉血标本采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造口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
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上门为老人拟制服务计划,征询老人或家属意见确认后提供服务。
住院医疗护理的服务内容参照职工医保的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和用药范围执行。
10、长护险待遇是什么?
1、社区居家照护:长护险基金支付90%,个人自负10%。
试点阶段,每周上门服务时间为:评估等级二级、三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周;评估等级四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周;评估等级五级、六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周。
2、养老机构照护:长护险基金支付85%,个人自负15%。
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养老机构照护。
3、住院医疗护理:住院医疗护理方面,仍按照现行的基本医保制度规定执行,即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按职工医保规定执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按居民医保规定执行。
11、长护险费用如何结算?
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发生的服务费用,属于长护险基金支付费用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记账,其余部分由个人自负,个人自负部分由家属持社保卡(医保卡)到护理服务机构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