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X
毋庸置疑,大学是制造专业人才的工厂。工厂的声誉不在于工厂的规模、人数,而在于它的产品质量。学生是大学的产品,其声誉亦然。
我们不妨看一份名单:乔治·P·科斯马图斯(George P. Cosmatos)、登·博伊德(Don Boyd)、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比尔·道格拉斯(Bill Douglas)、塔克·藤本、丹尼·赫斯顿、邓肯·琼斯(Duncan Jones)、麦克·雷(Mike Leigh)、麦可·曼恩(Michael Mann)、许鞍华、约翰·伊文、博兹·大卫逊、弗兰克·罗达姆、罗斯·大卫尼斯(Ross Devenish)、佐藤嗣麻子、伊恩·史密斯(Iain Smith)、伊恩·威尔逊、约翰·沃尔斯(John Walsh)。
这些知名电影人都是LFS的校友。
LFS是伦敦电影学校(The London Film School)的简称,是伦敦的一所非盈利性学院。其地理位置与英国电影产业中心伦敦Soho区很近。1956年,Gilmore Roberts在布里克斯顿(Brixton)创立了伦敦电影技术学校(London School of Film Technique)。后来搬到Charlotte Street, 命名为伦敦电影学校(The London Film School)。1974年,伦敦电影学校更名为伦敦国际电影学校(The London International Film School)。之后迁址到目前的科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2001年该校重新改名为伦敦电影学校。学校面向全球招生,海外学生占据75%的比率。LFS为学生提供电影制作、剧本写作的硕士学位(MA degrees),以及与华威大学、艾希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合作提供硕士学位和以实践为主的电影博士学位,同时提供广泛的短训课程。学校主席是获奥斯卡提名的麦克·雷( Mike Leigh),校长是简恩·罗斯克(Jane Roscoe)。
在LFS,电影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而不是在教室授课,学校职能更像工作室(studio)。电影制作硕士(MA filmmaking)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至少会制作十部电影,其中两部以上是导演身份。一般会有130名学生同时上电影制作硕士课程,这些学生每年会制作170部以上的作品。LFS的教职人员主要由热爱电影并且富有经验的电影制作人组成。学校的硕士课程能够反映学校在电影工业中的地位,包括: 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斯蒂芬·弗里尔斯,西默斯·麦葛维等知名电影制作人都曾到学校授课。
2014年,学生作品入围200多个电影节,收获30个奖项,包括威尼斯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等。在戛纳电影节中,西蒙梅萨索托的毕业作品《雷迪(Leidi)》获得短片金棕榈奖。总共有六位毕业生的作品入围,包括:麦克·雷的《特纳先生(Mr. Turner)》获得两个奖项,维姆·文德斯和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的 《地球之盐(The Salt of the Earth)》获得注目单元的评审团大奖。
2015年,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角逐中,有三部来自LFS的毕业生参与申报,包括第二次代表埃及的默罕默德卡汗,第四次代表香港特区的许鞍华,代表多米尼加的雷体西亚托诺思,表明学校在全球电影工业中的非凡影响力。2016年,毕业生Benjamin Cleary 的短片《口吃(Stutterer)》,荣获同年第88届奥斯卡最佳实景短片奖 (Academy Award for 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2017年,第67届柏林电影节期间,伦敦电影学院代表共有4部作品获奖,学校导师Rafael Kapelinski 的影片 (Butterfly Kisses) 斩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最佳影片。
LFS人才济济,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国际学生登临电影的圣殿,并颁发电影硕士、博士学位,而它的名称依然用的是school(学校), 而非university(大学)。相比国内到处开发的大学城,动辄圈进数千亩的土地,挂上一个个university或者college的招牌,不仅褫夺了农民家园,还毁灭了良田,破坏了生态。除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QS、US News)逐年上位,发表无关痛痒的论文,炒作校花、学霸之外,其巨量的年度产品——上百万的毕业生,鲜见有独立精神、怀瑾握瑜的大师,默默探索的科学精英。这对当下与未来的社会有何裨益呢?